杜晴若明白,这是荣帝多方考量的决定。秦太傅是太子的师傅,坚定地站在太子这边,两家结为亲家只会让联盟更坚固;而秦家也是朝中大家,除了秦太傅本人是两朝元老,他的几个儿子都在朝廷的机关部门任职,尤其是国之重本的工业部门,杨锦能有这样的岳家,太子妃自然没有异议。何况秦月环本人也聪颖,比侯府姑娘不知强了多少,虽然不能为桓国公府争取更多的利益,但是人都是自私的,她一个出嫁的女儿考虑更多的是儿子的未来。
眼看四下没人,杜晴若又把自己信中未尽之言都跟好友说了,当然不敢说得太绝,人家以后才是一家人啊。
秦月环又何尝不知道呢,否则也不必这般烦恼。杨锦和太子妃她也见过,这两人她不熟悉也不陌生。她不是不懂世事的姑娘,知道皇家的生活并没有看起来那么风光,最重要的是,她嫁入皇家以后就像是被折翼的小鸟,只能被困在那个光鲜亮丽的金丝笼里。
杜晴若同样为她感到唏嘘,即使是太傅家最受宠爱的孙女又如何,皇家的旨意,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而转移。既然自己帮不上什么,就多来陪她说说话解解闷吧。
好久不见的杜家姑娘终于又回到了京城,这事并未掀起太大的浪花,没有人会在意一个小小的官员之女。不过也有人在暗地里看笑话,大家都以为这位杜大小姐能飞上枝头变凤凰呢,谁想到后来就传出受到皇后斥责、品行不良的丑闻,只能灰溜溜地躲回老家。耐人寻味的是她落选了大皇孙的未婚妻,却与未来的皇妃关系十分要好,也不知之前的风言风语对二人有何影响。
这两个小姑娘是否关系和睦对他们来说也无关重要,朝中发生了另一桩大事,盖过了大皇孙定亲的风头:世代驻守北边的安阳王收到荣帝的诏令,回京了。
荣帝召回安阳王的理由也很堂皇:如今大齐威名在外,四海皆平,既然边境情况稳定,安阳王一族无需继续镇守在苦寒之地,是时候回京享受王公贵族的待遇。
安阳王是大齐为数不多的异姓王,祖宗也是当年跟着太/祖出生入死的兄弟之一。大齐建立以后,他们一族世代都坚守在齐国的边关,是皇权的绝对拥护者。
对于以上的说法,大部分人是不信的。镇守一方的权臣掌握了兵权,很难不生起异心,而皇帝也不可能不心生猜忌。否则,荣帝不会在这个时候召唤安阳王回京,把边境的将领换成自己的心腹,不少人猜测,他这么做是在为太子继位扫除一切障碍。
朝中再度风起云涌,安阳王带着家人亲兵在所有人的猜疑中走进了京城人的视野。
九月秋高气爽时节,杜夫人收到了安阳王妃的邀请,到京郊的王府别庄赏秋。他们当然不是唯一受邀的客人,杜家到达时,别庄门前已经被各家的马车挤得水泻不通,看来安阳王妃是要借着赏秋为由广结善缘。
曾慧云觉得这是个让晴姐儿重新进入京中社交圈的好机会,出门前特意给她仔细地装扮:衣裳是玉色提花对襟立领长衫搭牙白色团花织锦百褶裙,此时已届深秋,又给她外搭了一件藕色的针织坎肩;还用上了徐老夫人在江南为她打造的首饰,都是贵重的珠宝镶嵌。曾慧云上下打量一番,觉得她这个模样庄重秀丽又不失少女的娇俏,十分满意。
与她们同行的还有杜晴若的两个弟弟,他们年岁尚小,常常会随着母亲出席一些夫人们的活动,况且他们还肩负着守护姐姐的重任。杜尚熙今日还骑了自己的腾云,他自诩是个大孩子,自从学骑马以后就不愿坐在马车里。
杜晴若刚下车,就看到了秦府的马车,秦月环在母亲和嫂嫂的陪同下也来了。如今秦月环是京城的贵女圈中最炙手可热的小姐,多的是要跟她套近乎的人。即便如此,她看到杜晴若也是面露喜色,在众人的目光中亲热地拉过闺蜜的手。杜晴若也丝毫不在意别人如何揣测她们的关系,两人都是直爽的人,流言蜚语伤害不了她们的情谊。
这边厢,小姐妹正挽着手说着悄悄话,人群中又是一阵轰动,原来是东宫的马车到了。太子妃亲自带着两位皇孙前来,也算是给足了安阳王府面子。杜晴若看了看,没有三皇孙,皇后不出席,太子妃是不会带着这个私生子出来活动的。
眼看四下没人,杜晴若又把自己信中未尽之言都跟好友说了,当然不敢说得太绝,人家以后才是一家人啊。
秦月环又何尝不知道呢,否则也不必这般烦恼。杨锦和太子妃她也见过,这两人她不熟悉也不陌生。她不是不懂世事的姑娘,知道皇家的生活并没有看起来那么风光,最重要的是,她嫁入皇家以后就像是被折翼的小鸟,只能被困在那个光鲜亮丽的金丝笼里。
杜晴若同样为她感到唏嘘,即使是太傅家最受宠爱的孙女又如何,皇家的旨意,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而转移。既然自己帮不上什么,就多来陪她说说话解解闷吧。
好久不见的杜家姑娘终于又回到了京城,这事并未掀起太大的浪花,没有人会在意一个小小的官员之女。不过也有人在暗地里看笑话,大家都以为这位杜大小姐能飞上枝头变凤凰呢,谁想到后来就传出受到皇后斥责、品行不良的丑闻,只能灰溜溜地躲回老家。耐人寻味的是她落选了大皇孙的未婚妻,却与未来的皇妃关系十分要好,也不知之前的风言风语对二人有何影响。
这两个小姑娘是否关系和睦对他们来说也无关重要,朝中发生了另一桩大事,盖过了大皇孙定亲的风头:世代驻守北边的安阳王收到荣帝的诏令,回京了。
荣帝召回安阳王的理由也很堂皇:如今大齐威名在外,四海皆平,既然边境情况稳定,安阳王一族无需继续镇守在苦寒之地,是时候回京享受王公贵族的待遇。
安阳王是大齐为数不多的异姓王,祖宗也是当年跟着太/祖出生入死的兄弟之一。大齐建立以后,他们一族世代都坚守在齐国的边关,是皇权的绝对拥护者。
对于以上的说法,大部分人是不信的。镇守一方的权臣掌握了兵权,很难不生起异心,而皇帝也不可能不心生猜忌。否则,荣帝不会在这个时候召唤安阳王回京,把边境的将领换成自己的心腹,不少人猜测,他这么做是在为太子继位扫除一切障碍。
朝中再度风起云涌,安阳王带着家人亲兵在所有人的猜疑中走进了京城人的视野。
九月秋高气爽时节,杜夫人收到了安阳王妃的邀请,到京郊的王府别庄赏秋。他们当然不是唯一受邀的客人,杜家到达时,别庄门前已经被各家的马车挤得水泻不通,看来安阳王妃是要借着赏秋为由广结善缘。
曾慧云觉得这是个让晴姐儿重新进入京中社交圈的好机会,出门前特意给她仔细地装扮:衣裳是玉色提花对襟立领长衫搭牙白色团花织锦百褶裙,此时已届深秋,又给她外搭了一件藕色的针织坎肩;还用上了徐老夫人在江南为她打造的首饰,都是贵重的珠宝镶嵌。曾慧云上下打量一番,觉得她这个模样庄重秀丽又不失少女的娇俏,十分满意。
与她们同行的还有杜晴若的两个弟弟,他们年岁尚小,常常会随着母亲出席一些夫人们的活动,况且他们还肩负着守护姐姐的重任。杜尚熙今日还骑了自己的腾云,他自诩是个大孩子,自从学骑马以后就不愿坐在马车里。
杜晴若刚下车,就看到了秦府的马车,秦月环在母亲和嫂嫂的陪同下也来了。如今秦月环是京城的贵女圈中最炙手可热的小姐,多的是要跟她套近乎的人。即便如此,她看到杜晴若也是面露喜色,在众人的目光中亲热地拉过闺蜜的手。杜晴若也丝毫不在意别人如何揣测她们的关系,两人都是直爽的人,流言蜚语伤害不了她们的情谊。
这边厢,小姐妹正挽着手说着悄悄话,人群中又是一阵轰动,原来是东宫的马车到了。太子妃亲自带着两位皇孙前来,也算是给足了安阳王府面子。杜晴若看了看,没有三皇孙,皇后不出席,太子妃是不会带着这个私生子出来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