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突围英雄舒尔卡?

    舒尔卡疑惑的向走在旁边的副指导员望了望,副指导员什么表情也没有,就像是个木头人似的跟着队列往前走。

    后来舒尔卡知道这只是一次进入莫斯科的仪式,就像他们打了胜仗进入敖德萨一样。

    与敖德萨不同的是,第333团在街上整整走了两个多小时绕了一大圈最终才返回军营。

    途中不断有百姓在大街两旁欢呼着,还有许多人在议论着哪个才是“突围英雄”。

    当然,返回军营后还不算完,几名记者在军营里等着采访,主要采访对像就是舒尔卡。

    “舒尔卡同志,听说他们给你取了个外号叫‘突围英雄’,你能说说这个外号的由来吗?”记者将录音器伸到舒尔卡面前。

    舒尔卡突然明白副指导员要把外号强行改成“突围英雄”的原因了。

    采访舒尔卡的记者叫瓦尔拉莎,戴着个船形帽,帽子上一颗红色五角星与她的一双蓝色的眼睛和冰冷的话语形成鲜明的对比。

    看看军衔,是个少校……少校?加夫里洛夫少校打了那么多场仗出生入死也才只是少校!

    瓦尔拉莎自我介绍来自《真理报》。

    关于《真理报》舒尔卡也知道一些,它是在沙皇时期针对俄国工人也就是无产阶级的刊物,可以说是苏联的官方报纸。

    瓦尔拉莎的表情十分严肃,说话时字正腔圆且中气十足,眼神里带着几分随意和不屑,这让舒尔卡想到了副指导员和波格丹大尉,于是这个采访有些像审问。

    “是的!”舒尔卡回答:“这或许,是因为我提了几个突围的建议,它们被采纳而且成功了!”

    “能详细说说是哪些建议吗?”瓦尔拉莎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