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这些宝物的鉴定对你们来说很难,但于我李凡而言易如反掌。

    那十件宝物当中,一半是真的一半是假的。

    那五件赝品,虽说仿制的都比较高级,但是假的终究是假的。

    首先,那四件瓷器当中,就掺杂了三件赝品,我当然也能理解赛组委为什么会这样做,因为瓷器的鉴定是最能容易误导鉴宝师的。

    四件瓷器,除了三号宝物之外,都一定程度上有造假的痕迹。

    首先,一号瓷器明宣德黄底青花花果纹瓶,这黄釉瓷器,最早就是出现在明代宣德年间,但是纯粹的黄釉瓷最早是在成化时期,数量及其罕见,大都已经在历史的更替当中变成残渣,至今保留下来的,几乎都是非常珍贵的孤品。

    至于宣德年间的黄釉瓷,那就更少了,每一件拿出来都是可以当做镇馆之宝,这种级别的比赛,我个人觉得赛组委不会将这么珍贵的真品拿出来。

    在一个,那瓷瓶上面的黄底青花,正确的烧制方法,应该是在白瓷胎上面画好青花纹饰,然后高温烧制,再于白釉间隙上填充低温黄釉,再入锅炉低温烧制。

    可是这件瓷瓶,烧制的时候顺序正好想法,这就导致现在那瓷瓶上面的青花纹,在烧制出来之后,会显得非常的显眼,再去做旧,就会很容易露出马脚。”

    听完李凡所说的这些之后,那些鉴宝师们已经是对李凡开始重新审视起来。

    看来这个年轻人,似乎是真的有些真才实学的!没有停顿,李凡继续说道:“二号宝物,清雍正粉彩瓷碗,众所周知,清代的粉瓷,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珐琅工艺制作而成的,烧制出来的作品会非常的生动,与华夏所流传下来的纹饰图案绘制,会有一些小小的差别。

    而这二号宝物,釉色品相,瓷碗的造型大小都是高度还原了原物,但是上面的图案,却是有些太过写意,所以自然就是赝品了。

    三号宝物,唐代邢窑白瓷大罐,怎么说呢,这件宝物的原物应该是在秦州博物馆当中,正好我去过秦州,在博物馆当中见过这件宝物的本尊。

    那大罐底部的棱角,是有一个小小的缺口的,因为时间太久,那缺口没有了釉色保护,里面风化的样子就漏了出来。

    而方才展出的那三号宝物,我并没有看到风化的痕迹,只看到有人拿着颜料在啊缺口上故意涂上了一层浅黄的颜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