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些用来运输东西的无人机,罗辑还特地设计了公司里面用来服务型无人机。

    相较运输用的无人机,服务型的就要小上很多了。速度也没那么快,不过稳定性却要好上很多。

    这也是罗辑设计的初衷,端茶送水。如果稳定性不好,送个咖啡什么的,岂不是要洒的到处都是?

    大型的无人机主要是有一个货舱,小型的则多是托盘挂钩,主要是为了方便拿去。

    不过不管是大型的也好,还是小型的也罢。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在那上面都搭载了一个摄像头,当然出于成本的考虑。没有像专业的**********那样,搭载4k超高清摄像头模组,不过分辨率也还行,人脸、远距离物体轮廓的识别都能看清。

    同时罗辑还模仿飞机做了一个简化版的“黑匣子”,记录的东西没有飞机那么多,却也涵盖了一些文字、语音、图片等信息。将温度、时间、送货地点什么的一一记录下来。

    这个黑匣子的成本并不高,因为它不必向飞机那样,要考虑到失事后会出现的恶劣情况,毕竟这个无人机只是在低空近地处飞行,连防水措施都不用做。

    做小型无人机还能在机房中进行。但是做大型无人机就不行了,所需的工具更多,并且这也不是罗辑一人就能完成的。

    所以在开始研究之后,他就从机房中转移到了工厂,通过移动设备对小音下指令。

    罗辑并没有将无人机前方的空间清理干净,甚至还特意让空间十分杂乱。

    因为他要测试的不是它能不能飞行,而是测试它的飞行能力。在空旷的原野可以肆无忌惮的飞行,但是在高楼林立的城区就没这么自由了,在从主干线路上脱离出去之后,无人机不仅要学会规避障碍物,还得防着随时都可能扔石头的熊孩子。

    “试飞开始!”

    在调试完毕之后,随着罗辑的一声令下,工作人员立刻将无人机启动的起来。

    “呜呜呜~”

    大型无人机的声音比小型的要大上一些,不过好在它本身的功率也没多大,全力运转后听起来就像是很大的风声,这个噪音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