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在扶苏介绍下随意看着临时营寨之中的忙碌景象,等扶苏稍停,笑着道:“公子的治政方略一经面世便被誉为管仲之才。原本还有人觉得以公子年纪不可能有如此才学,然而恬这几日穿过魏土,沿途所见都足可为明证了。”

    若只说那几篇治政纪略,扶苏并不如何引以为傲,毕竟那些策略都不过是拾人牙慧,自己所做的,仅仅是将那些本就在身侧的珍珠以大昭国情串起来而已。

    但是蒙恬提到的沿途所见,可就足以让扶苏骄傲自豪了,那些实打实的政绩,可都是扶苏一点一滴做出来的。

    毕竟提出方略是一回事,可真的要数郡之地的民生,可就是另一件事了。

    虽然有大才百里俜的帮助,扶苏在其中的作用也不是指手画脚那么简单。

    疏通河道、建造轨车、安顿流民、剿灭乱匪、重整吏治,这些都要扶苏从全局进行统筹。

    骄傲归骄傲,该有的谦虚还是要的,“将军谬赞了,扶苏不过是仰赖诸位贤才鼎力协助罢了。”

    “得道者多助,即便确如公子所说,但能得人心,已分外不易了。”

    看来蒙恬是铁了心要夸自己了。扶苏一边提醒自己要谦冲有礼,一边嘴巴咧得巨大,根本合不拢。

    扶苏对蒙恬夸奖颇为受用,那是自然的。能得蒙恬的夸赞,怎能不让人喜出望外。

    稍微聊了聊理政时的趣事,两人的话题当然还是转到了伐赵上。

    蒙恬军的进军路线自然如李信所说,只是李信不知道的是,按照事先的约定,为了给蒙恬攻下晋阳腾出时间,白起部会在十日之后对上党发起攻势。

    即将到来的上党攻势当然不会仅仅是为了给蒙恬军扯开空间,始皇用兵,从来不会只有一个目标,往往都是一石二鸟,甚至是三鸟。

    上党攻势更重要的目标是试探赵军的残余防御力量,此次试探攻势的结果,会直接影响接下来全面伐赵的战略。

    第三个目标,自然就是将李牧吸引回上党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