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思忖了片刻。终于提到了荀攸的名字,“彧还有一族侄,他的父亲与我同一个高祖父,今年三十有三,正在京城担任黄门侍郎。论治国韬略,远胜于我这个叔叔十倍、百倍!”

    在刘辩前世的印象之中,还以为荀彧与荀攸是亲叔侄,现在方才知道两人的关系向上追溯五世才能找到根源。虽然仍是一家人,可关系也不像潜意识里那样近。这也怪不得历史上的这对叔侄,除了同僚关系之外,也没有更加亲近的举止。

    当然,刘辩也知道荀彧说荀攸的本事强于自己。是客套话。在这个乱世之中,治国的才能超过荀彧的还真找不出来几个,便是如同妖孽一般存在的诸葛孔明。在治国方面的才能也不见得能强于荀彧。

    “既然你们荀家人才辈出,文若便各自修书一封。派出使者送给他们。邀请前往江东辅佐寡人,必然重用!”刘辩放下手里的茶杯。郑重其事的说道。

    荀彧一口答应了下来,当即提笔写了三封书信,一封给三兄荀衍,一封给四兄荀谌,一封给族侄荀攸,按照刘辩刚才所说的邀请他们前往江东做官,辅佐天子重登帝位,振兴汉室。

    三封书信送出去之后,荀彧又道:“既然殿下知道奉孝之名,荀彧便修书一封,派人送到他的家宅之中,遗书于他。待奉孝归来之时看到,说不定会来江东投奔。”

    “甚善,正当如此!”

    刘辩当然求之不得,立即让荀彧再次修书一封,在书信之中多多表达自己求贤若渴之情。

    半晌午过去,荀彧的妻子唐氏已经收拾好了细软行囊,带了两个孩子一同跟着荀彧踏上了南下江东的旅程。

    都说离开故乡的心情是惆怅的,但荀彧却是意气风发,一路上谈笑风生,博古通今;只让刘伯温听得频频颔首,心中对刘辩又是疑惑又是佩服?

    “殿下不仅眼光好,而且似乎有着寻常人不知道的本事?他是如何得知颍川有这么一个王佐之才的?论治国之道,我刘伯温自叹不如啊!”

    天黑之时,刘辩一行返回了陈郡大营,会合了主力大军,准备在此休整一夜,明日再继续南下。

    由于是临时扎下的帐篷,所以居住就紧张了一些。何太后单独一个帐篷,而唐姬、冯蘅两个女人则与刘辩同睡一帐。

    女人有了身孕总是容易犯困,躺下之后不久,唐姬就沉沉睡去。只把冯蘅喜得心花怒放,从背后搂了刘辩,撒娇道:“大王已经六七日没有碰臣妾的身子了,难道你不思念我么?”

    刘辩笑笑:“那日你不是告诉母后,说你有了身孕么?为了子嗣,寡人就算思念,也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