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现在来看,这就相当与合作关系,和珅借了国库的钱,然后给你双倍利息,自己赚大头。这也是乾隆默许纵容和珅的原因,另外顺道给儿子攒着财产。至于这件事该不该治罪。何时治罪。治什么样的罪,那就完全看皇帝的心情!

    “既然消耗了点数召唤来了这么一个东西,就得发挥其长处,扬长避短,这才是用人之道!”刘辩目光如炬的端坐在御椅上,在心中暗自沉吟。

    更何况刘辩现在比谁都需要用钱,身边放着和珅这么一个经商鬼才不用,那更非聪明之举。这就像有人向刘邦污蔑“陈平盗嫂”一样,用的是他的长处,不要只盯着他的短处。

    “三宝。给朕拿一本汉律大典来!”

    刘辩又向郑和叮嘱了一声,如果要把和珅当做孙猴子使用,就得给他戴上紧箍咒,而法典律条无疑就是最好的紧箍咒。

    接到宣召之后,和珅无比兴奋,带着步骘以最快的速度来到了含元殿御书房跪倒在了天子面前:“何珅拜见陛下!”

    步骘跟着一块行礼,却不敢报姓名,因为他这样身份的人不经天子询问是不可以自报姓名的。而相貌普通,身材中等的步骘也没有引起刘辩的注意,还以为他是和珅的随从。

    刘辩也不拐弯抹角,直接把自己招和珅来的目的说了一遍,最后问道:“不知你在老家时可曾负责过工程建设?这忠义祠、凌云阁、紫金阁,让你监工督造的话,能否胜任?”

    和珅不由得喜出望外,眉开眼笑的道:“哎呀……这件事陛下算找对人了,整个南阳何家的宗祠建设都是由珅负责的。在金陵我不敢说,但在南阳,论建设水平我何珅要是排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那好,你马上按照朕刚才给你描述的要求做个预算,算好之后报给朕。”刘辩一挥手,示意郑和给何珅准备笔墨。

    “有劳郑公公了!”

    何珅从郑和手里接过笔墨,不忘道声谢拉近一下彼此的关系。郑和也不敢倨傲,急忙还礼,毕竟这厮是太后的堂侄,尽量的不要得罪才好。

    何珅在做预算之前,先把步骘先引荐给天子:“珅另有一事启奏,我身边的这位儒生乃是淮阴人步骘,表字子山,自幼熟读各种书籍,胸怀韬略。珅过江之时恰好与他结识,故此为朝廷举荐人才!”

    “步骘?”

    刘辩有些意外,没想到和珅竟然无意中给朝廷招揽了一个优秀的人才,说起来也算是功劳一件。心中虽然喜悦,但表面上却是不肯轻易的露出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