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打进去560万之后,李谦立马就可以拿150万片酬出来。

    虽然可以不走这笔账,不过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的,该交的税还是要交的,这点钱没必要省。

    人家大企业一年几十个亿的税都交了,李谦交这点税也不心疼,没听说有谁是靠省税钱发财的。

    交的多代表赚得多,李谦倒是想交一百亿的税呢。

    合同谈完了,一起吃了个饭,就各自忙各自的了,电影审核、立项事就交给光羡了。

    谈妥了合同,这一阶段的工作就结束了,电影就可以正式进入到筹备当中了。

    不过,电影行业还真是对制片方很不友好,即便这个合同已经是对李谦比较有利的了。

    发行方稳赚不赔,所有风险都在制片商头上,分成还少。

    不管国内还是好莱坞,发行公司才是最赚钱的,不管电影能不能收回成本,发行总是有钱赚,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投资、发行合同搞定之后,李谦就要忙着写分镜了。

    不过在此之前,得开始寻找外景和搭建摄影棚了。

    这方面和张忠华从江浙电影制片厂找来的几个美术师商议之后,就让他们各自行动了。

    背景跨度长达20年,肯定是要突出两个时代的差距,不过外景戏不多,倒省了来回奔波的时间了。

    演员也要先找好,李谦最理想的组合还是二十七八岁和三十二三岁的两个男演员。

    既有同年龄父子所造成的的对比冲击,又不会太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