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二者还是有所差距的,修河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至于开采辰砂矿……讲道理,殷姮并不觉得有什么必要性。

    而且,殷姮坐镇岷郡的时候,已经对柳合表达了态度,希望柳合体恤民力,不要把这些人当消耗品使用,为这些人争取了一定的待遇;

    不仅如此,她还决定,等玉垒堤修好后,上书向殷长嬴求情,看在这些奴隶、囚犯修河有功的份上,赦免他们的罪行,让他们重新成为平民百姓,就地在岷郡安家。

    以殷姮对殷长嬴的了解,这位兄长应该会同意。

    樊郡豪强的所作所为,令殷姮看不惯。

    正因为如此,殷姮虽然没有直接建议殷长嬴该怎么做,却在信中写道,她本以为樊郡偏僻,谁知钱能通神。

    在暴利的诱惑下,商人们不走更方便,但会被昭国军队检查,根本没办法走私的栈道,而是走死伤率很高,却不会被发现的小路,也要去樊郡偷偷采购辰砂石。

    因为他们知道,只要买到辰砂石,就不愁销路,甚至能给自己谋取更高的地位。六国王室,还有那些大名鼎鼎的方士,乃至想要求仙的贵族们,都会趋之若鹜。

    为此,他们不辞辛苦,带来了各国的稀罕物品:薄如蝉翼的丝绸,温如羊脂的美玉,精雕细琢的金饰,削铁如泥的刀剑……

    这就是商人聪明的地方了。

    岷郡尚且没几个手工业者,樊郡就更差了。就算给樊郡这些豪强金银,他们能怎么花?还不如直接把好东西往这些人面前一摆,事情就成了。

    所以殷姮感慨,商人真是无利不起早,哪里有好处,就往哪里钻。

    她有时候吧,觉得商人太趋利了,但有时候又觉得,物品的流通,还真离不开这些人。

    就比如殷姮对岷郡的构思,就是希望能通过打响岷郡锦缎的名号,吸引更多商人带女子前来。哪怕他们要把这些女人卖去做纺织女工呢,也比朝廷强征好。

    毕竟,有时候朝廷下令,容易小事变大事,大事变得不可收拾,可这事由商人们来做,就方便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