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阵诧异后,程老师重整心态。
他道:“我的建议呢,李亦儒还是在博物馆学上发力吧,这个博物馆学方面,很偏门,竞争压力应该很小,而且毫不客气地说,我在考古学方面,门门功课当年都是第一名。”
历史老师道:“那你咋没去考古呢,反而来教书?”
“我、我不喜欢那种工作环境,我更喜欢教书育人!”
“李亦儒你别听程老师的啊,他不喜欢,咱们也不喜欢那种工作环境!你想啊,头上戴着探照灯,乌漆墨黑地往地底下钻,抠古人棺材板,闻古人体味,咦……还是跟老师搞文学吧。”
程老师一阵无语:“《博雅杯》的成绩只是参考,以后进入复旦后,选专业是自由的!李亦儒别怕啊,这就是一块进入复旦的敲门砖而已,我辅导你博物馆学。”
“不,听老师的,你优势明显在文学上,写文学方面的论文!”
“博物馆学,这是冷门,冷门压力小,特别好突围!”
“难道让李亦儒从零开始么?李亦儒要从擅长的地方入手!”
历史老师连忙安抚双方:“大家都是为了孩子好,我和老陶是知道的,但是大家也别吵嘛,听我说,大家平静平静啊。其实啊,历史才最容易出文章,为什么这么说呢,历史就是一团乱麻,怎么分析怎么有理,亦儒还是应该在这方面发力。”
刚要平静下来的语文老师和程老师,再次和历史老师争论了起来。
本来两个人之间的争论,变成了三个人之间的互不相让,大家都觉得自己能辅导好李亦儒,都想在国学天才的晋升道路上,亲自铺设楼梯,助李亦儒平步青云。
这几位老师太可爱了,有着老师的天性里的育人思想,又有着各自的一点儿小私心,既真实又可爱。
李亦儒一会儿看看语文老师,一会儿瞅瞅历史老师,顺便再看看程老师,他的目光不停地在几位老师身上流连,脸上挂满着笑意。
老陶压压手:“大家别争了,李亦儒,你自己觉得,你更擅长什么,你更想在哪个方向上发展?”
他道:“我的建议呢,李亦儒还是在博物馆学上发力吧,这个博物馆学方面,很偏门,竞争压力应该很小,而且毫不客气地说,我在考古学方面,门门功课当年都是第一名。”
历史老师道:“那你咋没去考古呢,反而来教书?”
“我、我不喜欢那种工作环境,我更喜欢教书育人!”
“李亦儒你别听程老师的啊,他不喜欢,咱们也不喜欢那种工作环境!你想啊,头上戴着探照灯,乌漆墨黑地往地底下钻,抠古人棺材板,闻古人体味,咦……还是跟老师搞文学吧。”
程老师一阵无语:“《博雅杯》的成绩只是参考,以后进入复旦后,选专业是自由的!李亦儒别怕啊,这就是一块进入复旦的敲门砖而已,我辅导你博物馆学。”
“不,听老师的,你优势明显在文学上,写文学方面的论文!”
“博物馆学,这是冷门,冷门压力小,特别好突围!”
“难道让李亦儒从零开始么?李亦儒要从擅长的地方入手!”
历史老师连忙安抚双方:“大家都是为了孩子好,我和老陶是知道的,但是大家也别吵嘛,听我说,大家平静平静啊。其实啊,历史才最容易出文章,为什么这么说呢,历史就是一团乱麻,怎么分析怎么有理,亦儒还是应该在这方面发力。”
刚要平静下来的语文老师和程老师,再次和历史老师争论了起来。
本来两个人之间的争论,变成了三个人之间的互不相让,大家都觉得自己能辅导好李亦儒,都想在国学天才的晋升道路上,亲自铺设楼梯,助李亦儒平步青云。
这几位老师太可爱了,有着老师的天性里的育人思想,又有着各自的一点儿小私心,既真实又可爱。
李亦儒一会儿看看语文老师,一会儿瞅瞅历史老师,顺便再看看程老师,他的目光不停地在几位老师身上流连,脸上挂满着笑意。
老陶压压手:“大家别争了,李亦儒,你自己觉得,你更擅长什么,你更想在哪个方向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