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孔、耿二部败退而归,巴哈纳在愤怒之余,却也没办法立即收拾这两个废物,如今全力阻止明军步兵上前,才是最为重要之事。令旗转动之际,数千蒙古骑兵呼啸而出,向着明军便即席卷而来。
不过令巴哈纳失望的是,蒙古骑兵虽然冲的比较嚣张,但是却是并没有敢真个和明军接战。
之间孔有德部被打成那副德性,只要不瞎,都会明白这支明军骑兵并不好惹。
而蒙古人又只是仆从军,虽然在大清地位仅次于满人,但毕竟还是被奴役的,而且臣服的时间也只有这十多年,还远没有做到已经自认为满清奴才的地步。
因此大清是否危亡,跟他们的关系并不大,平时打打顺风仗,自然你好我好大家好。
但一旦情况有变,指望蒙古人为大清拼命,那就有些过于高估蒙古人的忠诚了。
更别说这两三年来,蒙古人个个战场都损失惨重的情况了,满清虽然将一切非本族的军队全部看做炮灰,但蒙古人显然不这样看自己,在生死关头,大家还是比较珍惜各自的小命。
眼见蒙古人不断的冲锋再退开,一直不曾冲阵,只是不断用弓箭袭扰明军,根本无法阻止明军步兵的不断逼近,不得已之下,尽管明知道风险极大,但巴哈纳只能选择吹号退兵,避免被明军步骑夹击。
但在这个当口再想撤军,那是风险极大的,尤其是连续抽调兵力去阻挡明军步兵之下,让主攻的清军骑兵数量大幅下降,双方兵力已经不似之前那般悬殊,更是形成了胶着状态。
拼杀到了这个时候,双方都是凭着一股子气势在争斗着,一旦退却,那后果不堪设想。
清军方面比较有优势的是,在两翼有着刚刚分理出来的骑兵在侧,可以侧击明军,让明军骑兵无法扩大胜果。
而明军则是有着众多的后援,只要坚持到后援到达,清军骑兵势必会遭到重创,双方拼的就是忍耐力。
当万余闯营精锐已经开近两军交战的战场后,谭泰知道决断的时候到了。
汉八旗已经战败,不足言勇,而蒙古人显然是首鼠两端,完全靠不住的猪队友。
眼下也只能选择壮士断臂,牺牲部分兵力原地牵制明军骑兵,掩护主力撤退一条路可选。
不过令巴哈纳失望的是,蒙古骑兵虽然冲的比较嚣张,但是却是并没有敢真个和明军接战。
之间孔有德部被打成那副德性,只要不瞎,都会明白这支明军骑兵并不好惹。
而蒙古人又只是仆从军,虽然在大清地位仅次于满人,但毕竟还是被奴役的,而且臣服的时间也只有这十多年,还远没有做到已经自认为满清奴才的地步。
因此大清是否危亡,跟他们的关系并不大,平时打打顺风仗,自然你好我好大家好。
但一旦情况有变,指望蒙古人为大清拼命,那就有些过于高估蒙古人的忠诚了。
更别说这两三年来,蒙古人个个战场都损失惨重的情况了,满清虽然将一切非本族的军队全部看做炮灰,但蒙古人显然不这样看自己,在生死关头,大家还是比较珍惜各自的小命。
眼见蒙古人不断的冲锋再退开,一直不曾冲阵,只是不断用弓箭袭扰明军,根本无法阻止明军步兵的不断逼近,不得已之下,尽管明知道风险极大,但巴哈纳只能选择吹号退兵,避免被明军步骑夹击。
但在这个当口再想撤军,那是风险极大的,尤其是连续抽调兵力去阻挡明军步兵之下,让主攻的清军骑兵数量大幅下降,双方兵力已经不似之前那般悬殊,更是形成了胶着状态。
拼杀到了这个时候,双方都是凭着一股子气势在争斗着,一旦退却,那后果不堪设想。
清军方面比较有优势的是,在两翼有着刚刚分理出来的骑兵在侧,可以侧击明军,让明军骑兵无法扩大胜果。
而明军则是有着众多的后援,只要坚持到后援到达,清军骑兵势必会遭到重创,双方拼的就是忍耐力。
当万余闯营精锐已经开近两军交战的战场后,谭泰知道决断的时候到了。
汉八旗已经战败,不足言勇,而蒙古人显然是首鼠两端,完全靠不住的猪队友。
眼下也只能选择壮士断臂,牺牲部分兵力原地牵制明军骑兵,掩护主力撤退一条路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