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浩驾驶蛟龙号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绘制了日军在仁川港周遭的固定水雷布防图。将所有水雷位置、深度和水雷大小都标记好,另外对暗礁浅滩也一一用超声波探测出来,使得北洋水师舰队可以安全的靠近仁川港近海,再剩下的工作就是等到行动那天夜里再排除日军当天随机布置在主航道上的少量水雷即可。

    接着,王辰浩又在仁川港内兜了两圈,将日本海军军舰、运兵舰的数量、型号和停泊位置一一记录在案然后离开仁川港。

    仁川港主航道名曰飞鱼峡,长达90公里,主航道只有这一条,日本海军不认为北洋水师轻易敢突袭仁川港,因为战线实在太长了,而且附近海面淤积地区面积超过120公里,一个不小心就陷进去了。

    王辰浩探出日军每天晚上会临时布置8~14颗随机水雷。而王辰浩观察后发现,航道宽2公里、水深10~18米,只要有一艘军舰被月尾岛炮台的炮弹击沉,整个航道就会被堵塞。

    因此扼守航道的月尾岛炮台至关重要,王辰浩于是在月尾岛附近兜了几圈,观察了日军守卫的作息时间,巡逻位置和次数等,一一记录在案。同时,又观察了一些日军巡逻盲区后方才返回。

    有了这些记录,丁汝昌可以安排突击队偷袭月尾岛日军守卫,一旦占领月尾岛,等于解决了第二大突袭难题。

    随后几天,王辰浩做了几番复查后,最终帮助北洋水师解决了突袭仁川港的所有问题和解决应对方案。

    11月2日,镇远舰修复后开出船坞,重新编入主力舰队。在这之前,王辰浩带领水雷舰队已经把日舰在旅顺港外安置的水雷全部拆除。

    11月3日,威海卫、旅顺二地解严,严禁任何人出入、关停电报局禁止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发报,连电都不准用,一只鸟也都不得放出去。

    如此严格都是王辰浩的主意,因为只有王辰浩知道日本间谍潜伏中国之深全世界罕见,有的从爷爷辈就开始潜伏中国了,而全世界大多数战争的胜负天平实际上都是情报人员决定的,同样清日甲午战争中,清帝国的家底和指挥情报系统被日本帝国知道的一清二楚。

    下午4点,丁汝昌召集北洋水师全体官兵们训话,做战前动员。动员会上,王辰浩除了管带水雷舰队外,更是升任水师中军提督参议,成了这次行动的副总指挥。

    这是王辰浩第一次在北洋水师、基地卫戍等所有官兵们面前亮相,被数万人围观,他这个心肝那叫一个扑腾扑腾的。

    晚上7点,北方的天空这时已经一片漆黑,北洋水师在夜色的遮掩下全舰队驶离旅顺港。

    其中,26艘鱼雷艇大部分由北洋水师主力舰搭载,剩下的几艘鱼雷艇跟王辰浩的水雷舰队的“快马”、“海马”、“杆雷”、“守雷”、“下雷”、“巡雷”等六舰统一由北洋水师辅助舰船“海镜”、“湄云”、“超海”、“犀照”、“捷顺”、“铁龙”、“飞龙”、“快顺”、“遇顺”、“利顺”等拖船、轮船搭载前进。另有通讯舰“飞霆”、“飞凫”沿途侦查,以及“利运”、“宝筏”等两艘运煤船和弹药船跟随。

    这次行动,几乎出动了北洋水师的全部和南洋水师的部分家底,可谓声势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