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召集乡亲们来开个会,主要是想跟乡亲们做个交流。领导同志说过,要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国家的政策一直在开展,咱们不能总埋着头只知道种地。

    我不知道乡亲们知不知道凤阳县联产承包的事,包干到户就是一个很好的政策,当然现在还没有大规模的实施,但是我们公社的新上任的委员会主任,有意想在咱们县尝试开展一批包干到户的例子。”

    王立国刚讲完一段,底下哄得就讨论开了。

    “包干到户,啥意思啊?”

    刚有人问,立马就有人解释了,乡亲们听完议论声更大了。

    “这是好事啊,啥时候能包干到户啊。”

    “只要勤快肯干,交完公社定的量,那肯定还能剩不少,我觉得比咱们按工分分得多。”

    说这些话的,都是平时吃苦肯干的人。

    毕竟工分封顶也就一天二十个,干得再多也就这些,反而让那些浑水摸鱼的懒汉占了便宜。

    换了包干到户就不同了,地里出息多了,那就都是自家的,干起活来更有劲头。

    “我觉得不行,咱们大队不挺好的吗,也不知道鼓弄啥。”

    “那万一要是超产了,多出来的不就是自家的吗,不挺好吗。”

    懒人队伍里也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只是话刚说完,就引得一群人哄笑。

    “别人说着话行,你老五子说这话,怕是等着老天爷给你栽秧种地呢。”立刻就有妇女笑上了。

    被称为老五子的人被臊得满脸通红,梗着脖子说,“那咋了,我家儿子多,再不行也比你个当寡妇的种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