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张必武的面前指指点点,说他坏话最多的就是文人,他们说的最多是“兵痦子就是兵痦子,狗改不了吃粪!圣人的话还是不错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啊!再怎么样的英雄也不懂得在人多的地方收敛一下,从而有辱斯文!”

    其实这些文人他们也忘记了,他们同样也是流莲于青楼,只是他们把自己的行为喻为人不风流枉少年!多少的名诗名词无不诞生于青楼之中,他们为是写诗作词附属风雅才去的。多么地富丽堂皇理由啊!

    张必武这么做,会令得他英雄名将之名受损的,在人们心目中的好形像也会瞬间的崩裂的。这一切,张必武不是不知道!

    他只懂得,与其保护自己,不如去保护曾经对自己有恩的人,自己心中想保护的人,让她能快乐!就算因此而伤害自己,他也无所谓!他要的就是一个风流浪子的恶名,从而让坤兴公主对他生厌。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张必武的风流之事在整个京城都传遍了。大街小巷、酒楼、茶馆,人们不无把此当成最新的新闻,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呢!京城都传遍了,皇宫内也传遍也就不足为奇了。

    崇祯知道了这一消息,他也知道张必武先前是借酒浇愁,现在变得是流连于青楼。

    崇祯在想:“难道张必武是想要让娖媺死心吗?朕的女儿长得像天仙一样,张必武为什么不满意朕的女儿呢?还是张必武认为自己配不上娖媺呢?”

    想这到的时候,崇祯的脸上并不好看了,他一脸的怒容。

    王承恩便小步地上前来,他要为张必武说好话,因为王承恩知道国运艰难,还不能没有张必武。

    王承恩说的是:“我看张国雄是因为认为自己配不上公主吧!而且张国雄是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人,功业心太强的人,对于女色就会变得很淡!按我大明的律例,凡是皇亲国戚是不准干政的,他当了驸马就不能带兵打仗,也不能议政,他当然不想这样了!为此,让自己名声坏,公主讨厌他!就不会被招为驸马了!而且现在他的声望曰隆,有污点也能令皇上放心!他应该是因为这些原因!”

    崇祯指了指王承恩,笑了,说:“王伴伴说得极是!张必武应该是因为这些原因!只是可怜了我的女儿啊!她一定会伤心难过的!唉!也好!长痛不如短痛!谁让张必武是个有兵权的武将,而且又娶妻了呢?要他是个文人手中无兵权,朕是可以随娖媺的愿让她嫁给张必武的!周世显不是挺好的吗?官宦世家啊!又是皇后的娘家人!最为重要的是……”

    崇祯的嘴角一翘,说:“周世显一家对朕,对大明朝是最忠心耿耿的,只有这样的忠臣才有资格娶朕的女儿!至于张必武就绝对不行!”

    崇祯啊崇祯,你不知道啊,以后当李自成要攻陷燕京时,你大量地屠杀你所宠幸的嫔妃,以及公主时,张必武救下了坤兴公主,要送到周世显那里,周世显之父,周国辅这个口口声声说忠于大明朝的所谓忠臣,却想为了避难,把坤兴公主给扔了,哪怕坤兴公主因此而死。这是后话,在后面的章节中当然是详细地描述。

    王承恩见到崇祯已打消了杀张必武的念头,他放心了。他满脸堆笑地不断地点头,说:“是的!皇上说得不错!周世显公子最合适!”

    崇祯便说:“好吧!我就随了张必武的愿吧!承恩啊!明天就让张必武进宫去见坤兴公主吧!我想娖媺一定会对这个风流浪子彻底地绝望!而且也知道张必武不是一个能疼她,能爱她一生一世的人!只有周世显能办得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