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吴三桂听闻李自成率领二十大军东进,他就害怕北京城里的大顺军有二十万,一探清楚,只有七万,他就不怕与李自成开战了!当然满清也是一样,要是李自成真的带领了二十万以上的人屯于北京的话,满清未必敢倾巢而出。

    李自成率六万大军征讨吴三桂,吴三桂与李自成在一片石激战。大顺军摆出的是一字长蛇阵,这样就方便到来的清军予以击破了。

    多尔衮并没有急着帮助吴三桂,只是等到吴三桂快撑不住了,他才令清兵随后攻击,因为这样一来的话,吴三桂和李自成都实力大损,吴三桂就只能是投降他了,而清军胜李自成的把握则更大了。

    果不其然,李自成大败。李自成的大将或是重伤,或是阵亡,就连他的义子李双喜为了掩护他撤退而阵亡。李自成征战天下多年,他的重要将领都没有损失过像今天这么多,这么严重的。

    李自成回到北京,他是草草地举行了登基典礼,便迅速地向长安撤退。来得快去得也快,在北京城,李自成只是呆了四十天,这是他们进北京时怎么也想不到的一件事。

    李自成就是在撤出北京的时候放火烧了故宫的一些宫殿,这是大失人心的。尤其是在他还没有讨伐吴三桂时,他居然把明朝历代皇帝的神主牌位全部拿出来烧了。

    这是其极大的失策,怎么说南方还是明朝的势力范围,你烧了明朝历代皇帝的神主牌位,长江以南的地方还处于明朝控制下,自然不服李自成!加上明朝在百姓心中的人心基础还没有丧尽。

    而且李自成烧了明朝历代皇帝的神主牌位就显得他没有容人雅量。虽然他是让人把宫中藏着的柳木棺材拿出来以收敛帝后,却没有为帝后发丧,这是最为急迫,最为有效的收取人心方法,可他都没有用。

    反而是李自成退出了北京之后,北京的平民们筹钱,为崇祯下葬。

    而当满清入据北京之后,多尔衮却是首先为帝后发丧,而且是非常隆重的,多尔衮严令他的军队严守纪律,更不让军队住进城里,对于因为漕运已断,北京城中饥饿,粮食不足,他是首先保障北京的粮食,以稳定人心,只要人的肚子填饱了,那么一切都好办。

    论政治手段,李自成和多尔衮的比较就是一个小孩和一个成人的相比了。

    多尔衮最为精明的就是大量地任用汉人,让汉人来帮助他统治汉人,来巩固满清在整个中国的统治。如明朝的过去官吏都大量地得到了重用,更是厚待明朝的宗室,尤其是坤兴公主更是十分优待。只是不喜欢坤兴公主的“坤兴”二字封号。毕竟当初崇祯取乾坤复兴的意思。满清硬是把坤兴公主的封号改成了长平公主,意思是他们满清能在中国长久平安地统治下去,至于崇祯初封的乾坤中兴就抹去了,明朝不能再兴!

    厚待明朝的宗室到了满清的统治开始巩固之后,全被清朝给斩草除根了。

    不止如此,当北京的局势已稳定,多尔衮下了剃发令,遭受到了北京城百姓的强烈抵触。多尔衮立即就取消了剃发令,当然他这是暂时的,以后还会让百姓剃发。只是这种有缓急,给百姓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是重要的。

    从多尔衮入据北京后的种种举措来看,他的政治手段比李自成要强得多了。毕竟李自成长年征战,他从政的经验都没有,而且又是骄傲了,看似他败退出北京是历史的偶然,实质上却也是必然!最为可叹的是他失败后多疑起来。没有了以前的百折不挠的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