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让人不解,既然董明无法辨别这件玉兔,又怎么可能贸然入手?

    当然,如果真如董明说的那般,他入手玉器全凭喜好,也不排除存在了入手的心思!

    只不过,对于许老的这一提问,董明回答得却相当坚决,“不会!”

    董明的回答既在情理之中,却也出乎大家预料。

    在情理之中很容易理解,既然无法断玉,人家凭什么会有入手的打算?

    而预料之外呢,便是董明的回答委实干脆,没有任何回旋余地,众人不禁会想,既然你无法做出判断,又为什么做出这种决定呢?

    其实,就在刚刚,董明已经完成了对玉兔的探查,结果却是灵气全无!

    在大家一片疑惑的目光中,许老却忽然放声大笑,露出了我就知道的表情。

    笑过之后,许老没有等到询问,便给出了解释。

    “玉兔无论刀功、玉沁和包浆,都没有明显问题,过手的人很多,也不乏有人做出古玉的结论,可是我却没有给出结果,其实是心存疑虑,相信董明同学也看出了问题所在,我说得对吗?”

    玉兔没有灵气,当然有问题,至于其他,我却一点也看不出,董明看向大家的目光,却摊摊手说道,“只能说,我不太喜欢罢了,没有其他特别原因!”

    “其实,一句不太喜欢,已经足够,说明了你对玉兔的不认可,可能你会觉得,为什么不喜欢而说不出理由呢?这就表明你对玉器的判断还处在初级阶段,只存在了感性认识,认为它不对,却不知道哪里不对,但是,你能做到这一点,已经相当不易!”

    “下面,由我来说说它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吧,雕法不用检验,挑不出毛病,毕竟新玉作假的时候,同样可以利用古法雕刻,这不是多难的事情,玉沁可以作为一个判断方向,不过,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包浆!”

    “包浆同样可以作假,并且手段繁多,特别是一些手段高明的造假者,做出的包浆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但是,假的毕竟是假的,只要观察仔细,总会找出蛛丝马迹!”

    “真正的包浆,光泽应该温润一致,达不到这一点,一般都是假货,行内人都懂得利用侧光观察法,这种方法很容易辨别真伪,就比如眼前的这件玉兔,我们侧光观察,会发现它的光泽一致性相当完美,貌似没有问题,但是,对于一些阴纹、尤其是比较细小的阴纹,却常常被人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