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腿儿一齐后刨,后退一齐蹬地,跑的那个好看呐,都不用咱花钱买票了。

    李俊梅拿出汗巾擦了擦眼睛,多想问他一句你是那个山上下来的。可李延芳敢告诉她吗?

    告诉了她还不得上山平了猴子窝?看着李延芳矫健的身影和地上深深的爪印儿,李俊梅赞叹了一句“恩,此人果然是内家高手,内力深厚啊。”于九和于十也把能抓得着的兵丁全给宰了,剩下的溃兵一溜烟儿的正向村外滚呢。

    村里正在抓老母鸡、抢铺盖卷儿的军卒这时也都扔下了东西逃命呢。有的在逃命前还没忘了敲碎一个生鸡蛋喝进去补充一下体能,那都是些聪明人,今天他们要是能比其他溃兵跑得快,自己就算赢了。

    可身后的锣鼓已经响起,村里的男女老少都集结了起来,李俊梅和于九、于十也赶了过来。

    看到于家的大奶奶和两位少东家都拎着血淋淋的刀剑,村里老少爷们们都来了精神,连村塾里的教书先生也一手一个镇纸,一手一方砚台的站在大槐树底下、枯井的石沿儿上高喊“自打祖上从洪洞县来到山东,虽然没饭吃,可官府也没有逼迫咱们,咱们讨饭吃也是香甜的!然而今日,鞑子却不给咱们活路!抢咱们的粮食不说,还叫咱们剃发易服!咱们汉家的儿女真的就这么好欺负吗?”眼前有几个壮小伙说“谁剃发,我们也不剃发,大不了跟鞑子拼了!”几个老头也拄着拐棍儿喊‘拼了!

    ’还有几个凑热闹的老太太轮着高粱杆儿喊‘拼了,我不剃发,跟他们拼了!

    ’旁边儿的儿女还跟老太太解释呢“娘,您不用剃发,鞑子是让男人们剃发。”老太太把高粱杆儿一撅,张着一口漏风的牙齿喊道“鞑子忒不是东西,一样的人还能两样看待啊,凭什么只逼着男人剃发?就凭这一样,也该跟他们拼了!”老太太真不一般啊,为了人人平等,非要和敌人去战斗。

    不过没人在意老太太的理由,保护家园还需要理由吗?教书先生大喊一声“乡亲们说得好!我们宁做束发鬼,不做剃头人!找清兵玩命去!”这真是一呼百应啊,人们高举着锄头、镰刀、烧火棍,有的装备高级一点,还带着盾牌,仔细一看,原来是大酱缸的木头盖儿。

    清兵已经跑出去好远了,百姓们依然奋力急追,就是这样的一群人,硬是将清兵们追出了四五里,然后就看到清兵们在往回跑。

    乡亲们都愣了,心想这些清兵是跑回来让咱们解恨来的吗?来找一顿打好让咱们心里舒坦舒坦?

    那就满足他们的愿望吧。于是锄头和烧火棍便都砸了下来,可这群清兵们不知是怎么了,根本不躲,一边挨打,一边在脸上还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就有点儿太变态了吧。

    可再往远处一看,人们终于知道这些兵丁挨了打为什么还会这么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