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袁院长除了把这瓶子交给你之外,其他没说啥?”本公子感慨了半天之后,朝着韩雄问道。

    “哦,对了,袁院长还托微臣给主公您带来了一封信。”韩雄一拍脑袋,有些懊恼地又伸手进了怀中掏出了一封信,递到了我的手中。

    信中,目前已经成为了韩城县科学院兼教育局长的袁天罡向我讲述了炼制绿矾油的艰辛与漫长,幸好,被他召集来的一票方士之中,恰好有人炼制出过这玩意,总算是找到了方向。

    而据其所言,根据我所描述的硫酸接触法还有那位方士采用的蒸馏法进行了试验,确定本公子的方法更易用,也更少的耗费原料,这瓶稀硫酸样品,正是在试验室中获取的,根据他们的推算,想要大规模制作怕是最少还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来努力才成。

    看到了这,本公子长出了一口气,既是为硫酸暂时无法大规模的生产而遗憾,同时,也很欣慰袁天罡越来越不像是一位神棍,更像是一位严谨的学者了,或者在外来,他弄出来的搓背图?呃,推背图会更加地严谨与科学也是说不定的事。

    嗯,迷信思想与科学想结合,真不知道会不会开创出一门新的学术,或许,让这家伙在学校里边弄出一门算命课程?呃,这也太拖咱优秀穿越者的后腿了,虽然封建迷信属于传统文化,但是咱总不能把它给太过发扬光大。

    把那瓶硫酸小心翼翼地递给了青霞姐,仔细交待她寻一个稳妥的地方放好,我可不希望自己或者是家人因为好奇而把自己给弄毁容了,虽然是稀硫酸,但也不能不防。

    但是这可是历史上第一瓶被命名的强酸,本公子自然要留下来作为纪念,也好日后留给未来的后世子孙瞻仰,让他们明白,先进的科学技术,正是在本公子呕心泣血的引领和指导之下,才会使得华夏民族的科学技术在隋朝末年得以突飞猛进,得以提前两千年统一世界?

    嗯,反正就是那意思,让后人不能忘记科学才是社会的第一生产力才成。

    弄完了这一切,我这才把目光落在了另外一件物品上,一根银光铮光的中空铁管。没办法,稀硫酸这玩意关乎到未来华夏的化工业发展,本公子自然要更加注重,至于这跟铁管,当然也很重要。

    本公子一把拿起了铁管过来细细打量,看到那平整而又光滑的内壁,还有虽然还是有些不太光滑,但是也足够圆润的外壁,本公子冲青霞姐勾了勾手指,心领神会的青霞姐快步走进了里屋,很快就拿来了一个测量尺寸的千分尺。

    拿着这玩意在那跟空心铁管上仔细地测量之后,本公子脸上的笑容越发地多了起来,壁管的厚度的差距几乎为零,当然这也跟本公子手中的千分尺上的刻度较大有关,但不能否认的是,在这个时代,能够制作出这样标准浑圆的铁管,绝对是时代的创新。

    这玩意可是用钻头慢慢地进行挤压,钻出来的铁管,如此一来,难怪这根铁管给我的感觉跟铁棍的重量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看样子那些老匠师们已经掌握了钢管冷旋压技术,至少本公子没办法自己动手弄出这么标准而又平滑的玩意来。

    “不过那些老匠师说了,这玩意一开始是采用直接浇筑,可是如此一来,便不能像盔甲或者是武器一般,可以多次锻打去掉杂质。后来经过了多次的实验,终于想到了一个法子,先将铁棍在车床上旋压成铁管之后,往这个管内插入了车好然后打磨好的钢棒,然后再进行锻打,再行挤压成形……”韩雄皱着眉头回忆着那些老匠师的话,一面向我解释起了这根铁管的制作过程。

    听得我不由得连连咋舌,这套工序实在是有点复杂,不过后世的武器产业怕是比这还要复杂百倍。我迫有些欣喜地把玩着这根铁管,想了想之后,又朝韩雄问道:“看样子这根管子,的确是够耗费心力的,这样的管子,试验过了没?”说到最后一句话时,本公子刻意地压低了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