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这次事件发生之后,球的院线都遭到了冷寂,让不少正在上映的影片成为了受害者,特别是喜剧类型的电影,更是成为了恐怖袭击下的最大牺牲品,且许多预期上映的影片,也都纷纷撤档。

    于是,整个偌大的电影市场,只有寥寥几部新作还坚持着上映,这其中就有《活埋》的身影。

    世界的改变,让电影市场也跟着在变。

    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被人们记起了——反对暴力。

    而欧罗巴影业也不缺眼光高明之人,面对这样的市场反应,他们抓住机会,开始大规模的重新宣传《活埋》,并打出了战争是死亡的宴席之类的标语开始在众多媒体上见报。

    在球都被影响的情况下,宣传效果逐一被放大。

    英国、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等海外地区也开始发力。

    《活埋》的新一周票房,最终定格在了468万欧元这一数字上,比起上一周的82万欧元票房成绩,乃是天与地的差距,足足翻了6倍。

    法国本地的上映影院数也一步增加到了8百多家。反正也没多少电影会在这个档期上映,便宜《活埋》了。

    虽说很多观众并没有选择在这种时候出门去影院观看电影,基数无疑是大大下降的,但抵不住竞争对手,它也少啊,而且,观众翻来覆去能挑选的也就那几部,而《活埋》也确实是隐约暗示了战争恐慌下,无辜群众遭受牵连,被恶意报复的现象,这样一来,它在这些电影中就尤为的显得突出。

    当然,也有坏处。至少事件发生地美国就很不待见这部电影。

    上映一周,也就拿了不到一百万美元的票房,还是美国群众没多少选择的情况下。

    里面折射出来的反战思想和对美国各方面的嘲讽,实在让本国人民在这个时候提不起兴趣。

    平时,大家怎么嘲讽华盛顿当局都可以,但这个时候,不行。

    毫无意外,《活埋》第二周在美国电影市场的遭遇就更差劲了,院线方面也不在扩大上映,反而减少了播放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