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这一消息的李平一下子来了精神,直接连接到了那只飞螳身上,一睁眼,首先入目的就是一颗蚕豆形的小行星,然后才发现周围悬浮的大量小“尘埃”,小的只有沙子那么点大,大的也有楼房般大小。

    在这些小“尘埃”之间,还有大量的气体分子,主要是氢气,还有少量的氦气。

    从飞螳的视野里估计,眼前的这颗小行星起码有一千六百公里长,宽度也在九百公里以上,比起在这一路上的气体和“尘埃”,这颗小行星在这里算的上是庞然大物了。

    这样的面积,足够虫族建立大量的虫巢了,只要虫巢一建立起来,向周围的探索就会轻松和高效很多。

    中间的过程都很顺利,直到工蜂落地生根孵化成虫巢,如果接下来顺利的话,虫巢可以孵化工蜂,工蜂采集资源又可以孵化虫巢,直到孵化出一大片虫巢。

    但是,现在却出现了一个小问题。因为之前虫巢都是在行星上孵化的,而且行星都不小,自身就有着极大的引力。但是颗小行星,却没有提供太大的引力给工蜂。

    这让工蜂的工作有些难以为继。往往稍一用力,整只工蜂就会因为反作用力而飞起来,哪怕工蜂有再大的力气也没地方使。

    还好,虫巢因为有着根系以及菌毯的支撑,还是比较牢固的。这时,李平也发现了菌毯的另一个用途,那就是吸附虫族单位,在失重或低重力环境下为其提供抓地力。

    因为菌毯不仅根系深,而且面积大,完全可以牢牢抓住这些小天体表面。于是,李平想起了星际二代里的菌毯瘤,原来那玩意儿是现在这种情况下用的!

    有了需求,自然就有了动力,由露易丝领导,包括了所有女皇和舰虫在内的虫族研究部门开始按照李平的要求研究。而有了很多基因片段做后备库,这种菌毯瘤的研究速度很快。

    三天后,由一只工蜂便可变异而成的菌毯瘤顺利诞生,有感于游戏里菌毯瘤的视野效果,李平也保留了一定规模的生物脑组织,使得这些菌毯瘤完全可以联入虫族的核心网络里。

    李平拿到菌毯瘤的基因样本后,仔仔细细的检查了数遍,除了发现了数个可以取巧修改的地方外,整套基因设计的十分严谨,至少以虫族现在的技术来说,算是很不错的成绩了。

    心思一动,联系着整个虫族的核心网络里产生了一阵涟漪,由李平的生物脑为核心,席卷了所有工蜂。

    数十分钟过去了,所有工蜂也陆续醒来,它们活动的手脚向四周爬去,等距离虫巢蔓延出来的菌毯一定距离后,工蜂就开始就地挖土,然后安安静静的趴下,全身的复眼也开始产生变化,变得暗淡。

    几分钟之后,整只工蜂就变成了一颗虫茧,半边埋在尘埃里,半边露在外边,让李平想起了家乡的土豆,于是,一种在敌对势力眼里最恶心人战术出现了——土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