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螺的整个螺旋形外壳光滑如圆盘状,形似鹦鹉嘴,所以被称为“鹦鹉螺”。鹦鹉螺已经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但外形、习性等变化很小,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但这些不是李平所关心的。

    李平关心的是鹦鹉螺身体构造和甲壳的材质。不过,除了其外壳的结构外,其他的都让李平失望了。李平利用这种结构,改进了甲壳,使得其强度稍稍增强却没有增加重量

    像鹦鹉螺这类普通的生物,李平觉得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让他借鉴的了,最好有那种比较奇特的生物让李平研究,运气好说不定就有什么新的发现。就像禁地一样。

    虽然现在禁地已经没有了,但是里面的生物确实给了李平很大的启发和帮助,而这些帮助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就是虫族现在的数个新族群。

    不说其可以防护宇宙中各种高能辐射的能力,就说其激光复眼吧。要是在之前没有禁地内菌毯的高效光能转化基因,李平可能还真会用宝石或者是白炽灯一类的方法来实验。

    先不管有没有用,起码是起了个头,有了最初的模版。李平认为解决了有无的问题,才有意义去考虑效果、再考虑效率等等。但是有了从禁地内部菌毯所提取出来的基因后,李平通过研究,改造出了一种基因。

    这种基因可以产生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在功能上类似于萤火虫发出荧光的荧光素,可以吸收生命能量而使蛋白质上的大量功能基团呈现高能态,在神经系统的脉冲能量信号下,大量蛋白质可以同时向基态跃迁发射出高能光子,通过复眼的增益和聚焦,最终形成可以用来攻击的激光束。

    当然,有时候普通生物也可能会给李平带来一些不怎么实用的灵感,比如,通过研究猫科动物眼球内反光层,结合金属铝的光反射性,李平研究出了一种可以反射激光的组织。但是限于原理的原因,这种组织目前也只能抵抗中低功率的激光,如果激光的功率很大,这种反光组织就会被破坏,从而失去反射能力。

    所以,李平对那些普通生物基本上不怎么关注了,而是自己研究。通过这次核弹袭击,李平决定了辐射破坏基因,然后生命能量修复基因,这样人工的制造极端环境,增加突变几率的方法,这样的方法也许有机会能够得到一些奇特的基因。

    但是也不能完全依赖这种方式,不然就有些靠天吃饭的感觉了。所以李平选择了一条特殊的道路。即努力发展自己的基因理论,完善蛋白质方面的知识,通过生物组织来模仿别人的武器、仪器和方法有等来提升虫族势力的方法。

    不过,这种凑运气的方法也不能放弃,把它当作一种额外的投资来看待是最好不过的了。

    一边思考一边检查的李平有些心不在焉,只是觉得刚才检查的一段基因有些熟悉,却一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等到他反应过来认真检查的时候,才突然发现,这段基因像极了甲壳中防辐射的基因。

    只是那种基因椒通过吸收以及反射来达到防辐射的目的,况且李平的虫族,即便是身体内部的组织,也有着一定的辐射抗性,所以这种基因李平接触的很多。

    现在仔细观察后,发现菌毯里的这种基因还真的和抗辐射基因很像。检查了原始样本里的基因后,李平得知这种新基因就是在普通的抗辐射基因上突变而来的。

    “恩,露易丝,先把这个基因记录下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