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你们的教义得改一改,不要用地狱之类的东西吓唬人。”朱慈烺道:“我记得道教有承负一说,这点可以拿出来好好讲讲。”

    从嘉靖帝之后,皇明的皇帝大多偏向于道教。崇祯也曾亲自前往法坛,拜谒祖天师。虽然**也有许多太妃们信佛教,但皇室正统仍旧是偏向道教的。故而朱慈烺年幼时便在大内看过许多道家文藏,对于道教理论也算略有了解。

    当然,朱慈烺这般实用主义者是不可能倾心清静之道的,他只是在茫茫道藏之中寻找能够利用的意识形态武器罢了。

    东汉时成书的《太平经》云:“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故前为承,后为负也。负者,流灾亦不由一人之治,比连不平,前后更相负,故名之为负。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

    简单来说,便是上天对于个人以及其家族所积累的善恶进行核算奖惩。

    “佛教的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之说,对民心多有腐蚀,故而天下崇佛之国多有灭亡。”朱慈烺道:“而天道承负之说,倒是能劝人向善,即便自己要吃些苦,儿孙却能享上福,这立意上便高了许多。”

    《太平经》是天师道的重要经典,张洪任当然只比朱慈烺更为熟稔,所听闻的见解更为深刻。从道士们的本心来说,并不相信和尚们的轮回之说,但愚夫愚妇就信那个,你若是不说轮回,人家就觉得你是骗子。其中无奈又向谁说?

    “殿下,愚人总觉得今生无望,故而寄托来世。此惰心如此,如何救之?”张洪任不由问道,浑然忘了太子殿下的职业是皇帝预备役,不是道士。

    好在朱慈烺在人力资源领域颇有造诣,当即以激励员工的思维答道:“谁说今生无望?是人就有三灾四厄吧?只要他们去你宫观告解忏悔,必然有当世之福报!譬如病了,你给他们送药。家里遭灾,你给他们送银子。周转不济,你去帮衬他们,这不就是当世福报么!”

    “殿下……”张洪任一时语塞,心中暗道:这一项项都是银子啊!只听说出家人吃十方,哪有反来供养在家居士的?

    “我知道你们把道场视作家业,但到底是千秋万代的正一品天师重要,还是那些银钱重要,自己思量清楚。”朱慈烺脸上渐渐寒了下来:“信众广布是你张家对朝廷的意义所在,若是你们舍本求末,丢了信众,朝廷养你们有何用处?今天这番话,我自然也会说给和尚听,日后谁得民心,我就皈依谁的教门,朝廷就扶持谁家,这些你可都要想清楚了。”

    张洪任到底阅历浅薄,被朱慈烺一拉一推,心境跌宕,彻底拜服在太子足下。道教一旦式微,最直接的受害人就是天师府,他当然不能看着太子去信佛教。张洪任连忙道:“小道明白,这就回去与家父分说清楚,尽复祖天师之道。”

    朱慈烺点了点头:“我知道你张家的顾虑,你也可以转告张天师,就说我说了:只要向信众传以忠孝之道,不负我朱氏御极三百载皇恩,大可以重设方治,委任道官,只要严守朝廷法度即可。”

    设立方治,委任祭酒,乃至于编户齐民,这都是张道陵做过的事,一度因此而控制了巴蜀之地。自从黄巾之乱以后,以神鬼蛊惑百姓,施以方治统治,便成了反贼们惯用的手法。朝廷为了防微杜渐,自然不肯让龙虎山天师府再做他们祖宗做过的事。

    朱慈烺之所以敢说这种话,因为他比这个时代绝大部分人看得都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