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拓本当然是年代越早越有价值。越精越宝贵,残处越少越为藏家所重,而宋拓本一般来说,就占了前两项,在市场上,宋拓本也是价值的代名词。

    更何况,《戏鱼堂帖》的宋拓本据说已经散失了很长时间,现在突然冒出来,如何让孟子涛不感到震惊?

    旁边的朱田华更是惊呼了一声:“宋……”

    让孟子涛觉得有些好奇的是,朱田华刚开口。可能意识到有他在场,把后面的字又咽了回去。

    孟子涛回头看了朱田华一眼,心道:“至于这么小心吗?”

    暗笑朱田华小家子气。孟子涛就接着鉴别碑帖的真伪。

    一般来说,鉴定碑贴,第一步是参考前人的著录与鉴定,不过,孟子涛对碑帖的鉴定并不擅长,只是从书本以及郑安志给的资料上了解了一些,因此,这一步就先跳过了。

    第二步是看碑帖的装潢,现存的碑帖大多装潢成册。善本更是如此,这一方面便于保存。同时也便于学习碑帖者临摹。

    碑刻拓本的装帧与线装书有些类似,有在背部托纸折叠的。称折叠装;从头至尾可以拉开摊平的称经折装;不可拉开而将有文字的一面朝里对折起来,再将各页中缝对齐,粘于另一包背纸上的称蝴蝶装。

    此外,还有竖翻的推蓬装、剪开镶贴的镶嵌裱等等。一般经名家收藏的本子装帧必很讲究,工料细腻熨贴,年代愈久纸色愈雅。

    孟子涛手中的碑帖是经折装,表面华贵,按工也很细致,看起来很典雅,以这些方面来看,应该没有问题。

    除此之外,古拓往往因流传有绪,历经名人收藏鉴别、作题记跋语于其上,其本身价值更能提高。

    像《戏鱼堂帖》这样的名帖,而且还是宋本,如果没有名家题跋那就太不正常了,而第一册上也确实有好几枚鉴藏印。

    孟子涛对此同样也一一仔细鉴别,其中四枚钤印看上去应该没什么问题,但剩下的三枚,他却总觉得位置有些别扭。

    可不要小看这钤印的位置,它也是一门学问,一般来说,整张拓片,印应铃在首二行或者末行以下空白处。如果是装裱本则铃在首页右下角或者末页的空白处。若有多家鉴藏印,则各家所铃之印应是先四周继而至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