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消失的三年二班(二)。(1/4)
十分钟后,几样关键道具集中放在桌面上,不是沾满了灰尘,就是刚从垃圾桶里掏出来,宋钦面露嫌弃,从校服口袋里摸出一包湿纸巾,边擦边吐槽道:“倒也不必做得这么逼真……”
众人从班级日志翻起,里面的内容物比较杂,依次贴着课表、花名册以及几张通知单,往后还有手写的每日值勤和扣分情况,字迹娟秀工整,显得细致且有条理。
封面上本该填写着负责人姓名那一栏,被水笔涂成了一团难以分辨的墨团。
栗丛拿起花名册,上面有大量涂抹的痕迹,根据序号不难判断出这个班级原先应该有三十二名学生,但现在只剩下他们四个,既然这期的主题是“消失的三年二班”,那可想而知,名单上的其他同学,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很可能已经消失了。
这都什么阴间剧本,黄煜明听到他的推测,压下在镜头前辱骂导演组的冲动,凝神看向手里捏着的课表:“周一和周三的第一节课都是语文课,也就是说,咱们第二节课可能是电脑,也有可能是数学……”
栗丛低头仔细翻阅着散乱的通知单,名目多种多样,有通知召开家长会的、有新校服采买的、有订购英语报纸的,零零总总累积起来足有半公分厚,他完整地看过一遍后,又看了一遍,最后挑出几张放到旁边。
时星凑过来,拿起几张通知单翻来覆去地检查了一番,没看出不同的地方,“这些有什么问题?”
栗丛没有藏私:“这几张是学校要求学生缴费的通知,部分是必须的,比如说学费、校服这些,部分属于可以根据个人意愿进行选择,比如说订购英语报纸、午餐费、秋游等等,前者的统计数都是三十二,同学生数吻合,后者普遍是三十一,经常会缺一个人。”
时星从小在国外念书,不太能够理解,一旁的宋钦和黄煜明却听明白了,宋钦解释起来:“学生属于从众心理比较重的群体,害怕在班级中受到排斥,害怕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一般来说,只要不是家庭条件受限,都会选择交钱。”
黄煜明接过话茬:“我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记不太清楚是因为什么事,好像是哪边地震了,市里组织捐钱捐物,学校老师虽然嘴上说自愿,但其实每天都会拿着捐款箱在学校门口等着,班级和班级之间还要攀比捐款的总金额。当时班上有一个同学家里条件不太好,父母都是领低保的那种,一开始没捐,结果没几天就被老师找去办公室谈话……”
时星听得入神,追问道:“那他后来捐了吗?”
“肯定捐了啊,不捐不是不合群吗?在学校这种非黑即白的小圈子里,最怕的就是不合群,一旦贴上这个标签,想再撕下来,就难了。”黄煜明语调沉郁,他少年时不爱说话,自闭程度比现在更甚,同样因此遭到过一些不公正的对待,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深有感触。
统计表上只有笼统的数据,没有详细的名录,不过大家的想法比较一致,都趋向于这缺少的一人就是主线故事的主人公,联系指向性明确的作文题目,一个家庭条件较差、长期遭受校园霸凌的瘦小身影跃然眼前。
接下来,边缘有着烧焦痕迹的同学录和拼好的学生证证明了这一点。
拼好的学生证头像处缺了一块,只剩下一角蓝色的背景,其他信息还算完整,这张学生证属于一名叫做郭莎的女生。
众人从班级日志翻起,里面的内容物比较杂,依次贴着课表、花名册以及几张通知单,往后还有手写的每日值勤和扣分情况,字迹娟秀工整,显得细致且有条理。
封面上本该填写着负责人姓名那一栏,被水笔涂成了一团难以分辨的墨团。
栗丛拿起花名册,上面有大量涂抹的痕迹,根据序号不难判断出这个班级原先应该有三十二名学生,但现在只剩下他们四个,既然这期的主题是“消失的三年二班”,那可想而知,名单上的其他同学,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很可能已经消失了。
这都什么阴间剧本,黄煜明听到他的推测,压下在镜头前辱骂导演组的冲动,凝神看向手里捏着的课表:“周一和周三的第一节课都是语文课,也就是说,咱们第二节课可能是电脑,也有可能是数学……”
栗丛低头仔细翻阅着散乱的通知单,名目多种多样,有通知召开家长会的、有新校服采买的、有订购英语报纸的,零零总总累积起来足有半公分厚,他完整地看过一遍后,又看了一遍,最后挑出几张放到旁边。
时星凑过来,拿起几张通知单翻来覆去地检查了一番,没看出不同的地方,“这些有什么问题?”
栗丛没有藏私:“这几张是学校要求学生缴费的通知,部分是必须的,比如说学费、校服这些,部分属于可以根据个人意愿进行选择,比如说订购英语报纸、午餐费、秋游等等,前者的统计数都是三十二,同学生数吻合,后者普遍是三十一,经常会缺一个人。”
时星从小在国外念书,不太能够理解,一旁的宋钦和黄煜明却听明白了,宋钦解释起来:“学生属于从众心理比较重的群体,害怕在班级中受到排斥,害怕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一般来说,只要不是家庭条件受限,都会选择交钱。”
黄煜明接过话茬:“我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记不太清楚是因为什么事,好像是哪边地震了,市里组织捐钱捐物,学校老师虽然嘴上说自愿,但其实每天都会拿着捐款箱在学校门口等着,班级和班级之间还要攀比捐款的总金额。当时班上有一个同学家里条件不太好,父母都是领低保的那种,一开始没捐,结果没几天就被老师找去办公室谈话……”
时星听得入神,追问道:“那他后来捐了吗?”
“肯定捐了啊,不捐不是不合群吗?在学校这种非黑即白的小圈子里,最怕的就是不合群,一旦贴上这个标签,想再撕下来,就难了。”黄煜明语调沉郁,他少年时不爱说话,自闭程度比现在更甚,同样因此遭到过一些不公正的对待,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深有感触。
统计表上只有笼统的数据,没有详细的名录,不过大家的想法比较一致,都趋向于这缺少的一人就是主线故事的主人公,联系指向性明确的作文题目,一个家庭条件较差、长期遭受校园霸凌的瘦小身影跃然眼前。
接下来,边缘有着烧焦痕迹的同学录和拼好的学生证证明了这一点。
拼好的学生证头像处缺了一块,只剩下一角蓝色的背景,其他信息还算完整,这张学生证属于一名叫做郭莎的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