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自是热闹着,院子外面也开始热闹起来,不少人挤在院门口,开始围观。

    刘老师是村德高望重的老师,已经七十岁高龄,家里从来没有什么外地的亲戚,这一时间突然来了十几个年轻人来拜访,完激起了村里人的好奇之心。

    看他们对刘老师的那些皮影感兴趣,叽叽喳喳的问着问题,又听到他们都在说普通话的样子,都感觉很奇怪。

    村里可极少过来说普通话的人。

    即使是些过来收购庄稼的、过来卖东西的,也都是说方圆几十里的方言,不会有更远的人来。

    刘老师热心的、不厌其烦的跟学生们讲解,尽他所知的盘回答。

    他还有点遗憾,老何今天怎么不在呢?要不然,就能回答更多东西。

    毕竟老何才是传承人,能回答得更专业,而他只是个兼教过音乐、会点乐器的老师而已。

    但学生们完不在意,还请他现场拉一段二胡,来一段唱腔,他们想感受一下。

    刘老师自然是高兴,跟年轻人这么聊一聊,他都仿佛年轻了许多。

    那就来一段《丑婿回门》吧,反正他们又听不懂方言唱腔,唱什么都一样,那就来段轻快的,听起来比较不会沉闷。

    可惜老何不在,如果他在,可以一人操控三四个皮影,来一段真正的皮影戏。

    刘老师只会拉二胡,只会唱,可控制不了皮影。

    人老了,即使学过很多次,但指头似乎已经老化,没那么灵活了。如果是年轻时学会的技巧,那肯定还是学得会的。

    曲调悠扬,老人的唱腔沧桑而大气,没用麦克风也唱得满院子听得见。时而逗趣诙谐,表情逼真,就如同戏里的角色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