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数目巨大,也不可能一次性就交完的,还是得一批一批的来。

    与爱德华共同代理二代鸡的彼得,本身就是球大型食品采购商,各种代销渠道早已开通,进出口的流程自然也是不在话下。

    二代鸡350每只,光这一个客户的订单,就是三千多万。

    再加上周恒本身有的那些客户们,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二代鸡虽然不如一代鸡那么绝佳,但质量依然能算得上非常优质,而且价格更容易被顾客们接受。

    价格相对低些后,周恒的客户明显多了起来——现在国民的消费力不可小觑的,什么样价位的消费群体都不少,一顿饭一千多块钱,已经不被多么放在眼里了。

    可以说,只要质量能值那个钱,就会有人买单,并且愿意为之当自来水。

    线下订单量明显加大后,周恒的出货车队也随之增加,不再是徐端阳一个人单跑了。

    销售方面,周恒没有做赊帐的先例,只要出货了的,都是直接结帐的,赊帐太麻烦,他不愿意搞那种事情。

    又不是卖不出去的货,何必呢。

    而他有了钱,当然也不会欠着村里养殖户的钱——只要按质保量出货的,部如数结款,村里人一个个都是眉开眼笑的。

    出货先从现鸡开始,家家紧着大的出货,出货的数量都有登记,与养殖数目放在一起,还剩余多少一目了然。

    出货多少,就结多少钱,第一批结到款的村民,老刘家出了第一个一百只现鸡,三万五千块钱,一分不少的到帐,而且后续还等着陆续出货呢。

    这么好的事情,那真是比过年都开心。

    周恒真是说到做到,去年第一批决定跟着他干养殖的,这会儿都有牛可吹了。

    作为一个真能给村里人带来财富的人,周恒被村视为神人一般,在周边附近也几乎成了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