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的出小鸡量就很可观,达到了七万多只,后面每天的数量都会增加。第一批先按每户每天三百只的数量送到各家,以让他们逐渐开始适应批量数目的养殖。

    由负责该村的人员负责登记数目,每天运小鸡的车都很繁忙。

    而关于养殖的各项注意事项,都早就在签合同时就说明了的,后面各负责人员也都去讲解了多次,现在入手也可以说是顺理成章,问题不大。

    主要是农村人对养鸡都不陌生,现在虽然数量大了,但是冲着收入着想,也会认真加以对待。

    周恒租了几辆卡车,每天一辆辆卡车载着啾啾叫的小鸡苗,驶向周边各村去,然后分发至每户,以完成每户五千只的平均养殖数量。

    那场面,对于整个市镇来说,都是不小的。

    市里和镇里再次表示了对周恒的支持,特派了几个人员过来视察和慰问,以及新闻小组的宣传。

    一个养殖户,带动村、再带动周边村的村民致富,将闲置山林的作用最大化的发挥,这本来就是值得肯定和宣传的事情。

    甚至省电视台也派新闻小组过来采访了,这几天,省和本市的各大新闻电视台上,都是周恒的身影。

    他这种和别的大企业开工不同,因为是实实在在的造富了村里乡邻,所以省市在宣传上面,也是不遗余力的。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实质性问题——补贴。

    如此的养殖数目,市里也会相应给周恒开一些方便之门,补贴各项都是优先级。

    轰轰烈烈的养鸡行动还在继续,镇上通往村里的主道上,已经竖起了一块市里特发的横匾:“养鸡第一镇”。

    本镇上已经有七个村开办养鸡了,可不就是货真价实的“养鸡重镇”了么。

    周恒站在市里亲自找人打造的牌匾下,与市镇里的领导们站成一排,照了几张相,这样的新闻同样也是占据了本市新闻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