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美杏也走了过来,“女婿说那话是让里长明白,这不是唯一的选择,也不是最好的选择,是照顾村里。不然,村民还以为我们拿钱出来给他们盖房子,得了多少好处呢。”

    二妞也说道,“这么好的事情,做梦都想不到,村里人肯定会同意的。不同意的,是傻子。”

    沐凌峰赞同,“我觉得这根本没有任何问题,村里人肯定会同意的,出了杨婆子。”

    “哼~”钱菊英冷哼,“她家住在那后面,不同意也没多大影响。再说,不可能让她来我们作坊上工,她拿什么还房钱。指望他儿子?当官了也不过是个县令。听说县令也没多少银子,除非是贪官。”

    “杨家咱们不管。”欢喜收了图纸,“等收了小麦过后再说吧。”

    乔美杏点头,“对,现在还早,不想这么多。”

    “这么晚了,都饿了吧。”钱菊英站起来,“走,下去吃饭。们也累了一天,吃过饭早点歇着。”

    沐家一大家子下楼吃饭,陈继亮四人回去赶紧吃饭,吃过饭,其他三人带着家里人跑去了陈继亮家。

    陈继亮正和两个儿子说起这件事呢,看到三家人过来了,赶忙让孙子孙女搬凳子,“大家赶紧坐,正商量先前说的事儿呢。”

    三人坐下,木匠陈说道,“其实算起来是我们占便宜,二十两银子他就给扣除五两,我们只用花五两银子。做家具也只要成本价,这一下就能省下七八两银子。二十三两银子,要去借,根本借不到。借也是借利银,这辈子都还不清楚。”

    “木匠陈说的对。”王三叔分析道,“关键是咱们不怕还不上啊,安公子和欢喜在咱们响水村开作坊,就会事先用咱们村儿的人。他们给的工钱可不低,两口子都去上工,几年的时间就能还清楚房钱。”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王二叔拿了根木棍在地上画,“我家两个儿子都成亲了,让他们夫妻都去作坊上工,自己挣钱还房钱。加上地里的收成,这日子不难过。”

    王三婶心里的算盘打得叮当响,“我反正是同意的,怎么算都合算。三个儿子媳妇都在这里,我和老头子的想法和二哥是一样的。们上工挣钱还房钱,我在家给们带孩子,做饭。”

    三个儿子儿媳妇都没意见,“成,都听爹娘的。”

    木匠陈家是更没有意见的,两个儿子都在他手下干活儿,他开工钱。这次拿了一成的分红,也不能亏待两个儿子,一人二十两银子。再挣一个月,家具和一应东西的银子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