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师中率兵渡过黄河之后,发现完颜宗翰只留下副将围困太原,他自己则率兵南下,已经抵达泽州(今山西晋城)了,种师中马上上奏朝廷,建议出其不意,自邢(今河北邢台)、相(今河南安阳)出上党(今山西长治),从侧后袭击完颜宗翰,但大宋朝廷认为他的建议不能取得成功而没有答应。等完颜宗望率军率师北还之后,种师中被迫撤军。

    三月,钦宗下诏表示不愿割让中山给金,并罢黜了主和议与极力主张割让的李邦彦、李税、郑望之等人。

    四月初八,钦宗在命种师道、种师中,解救被金军包围的太原。宋军勤王部队开始北上驰援太原,面对毁约的宋朝,完颜宗望大怒,率军回师在德隆府(今长治市)爆发激战。

    四月二十七,种师中转由河北井陉西进,另外两员大将,姚平仲的养父姚古和张孝纯的儿子张灏分别从长治和汾州北上,三军互为犄角,共解太原之围。

    种师中率兵从河北井陉进入山西平定军(今山西平定),很快就收复了寿阳(今山西寿阳)、榆次(今山西榆次),但由于姚古、张灏的部队都没有跟上来,失去策应的种师中为了避免孤军深入,就率部屯驻在真定(今河北真定)。

    五月十一,而此时金军西路军统帅完颜宗翰正在云中(今山西大同市)避暑,他让士卒就近放牧。宋朝的谍报人员发现了这一情况,误以为完颜宗翰准备撤军,马上上报了朝廷,枢密院知事许翰误听谍报而做出了金军将要全线撤兵的判断,多次催促种师中进兵,甚至责备他手握重兵却逗留观望。种师中接到命令之后,十分伤心,他说:“畏敌逗留不进是军中大罪,我自小从军,征战多年,到老了还要担这个罪名吗?”于是种师中留下辎重粮草,连赏犒之物都没带,就带领部队轻装出发。同时种师中写信约定姚古、张灏两军分道俱进。

    不久,种师中部的前锋进抵距离太原二十里的石桥,中军到达寿阳的石坑(今山西寿阳东南),大军挺进十里许,部将黄友发现地形不利,立即将情况报告种师中,要求火速移军,但种师中没有采纳这一建议。

    继续前行的宋军遭到金兵主力的袭击,种师中率领宋军拼命死战,取得了五战三胜的战果,苦苦前行,到了榆次,离太原只有百里的距离了,然而,惧敌怯战的姚古部将焦安节慌报军情,奏称金军主帅完颜宗翰已经赶到,致使姚古、张灏两军逡巡不前,未能按照约定与种师中部会师。

    五月十七,当种师中部被迫撤退到杀熊岭(今山西寿阳西南)时,士兵已经饥饿难忍,疲惫不堪了,金兵探知种师中军中情况之后,再次发动猛攻,军粮短缺、士气低落的宋军再也顶不住了,右军、前军先后溃散,种师中率中军死战不退,从卯时战到巳时,宋军将士用神臂弓击退了金兵,但因为犒赏之物没有带来,没办法为士兵发赏赍,拼死死战的士兵没有拿到赏赍十分气愤,不愿意再作战,四散逃去,种师中率领身边剩下的一百余将士继续拼命死战,最终种师中身中四处重伤,饮恨疆场。

    种师中是宋军名将,他战败身亡之后,宋军各部的士气受到很大影响。种师中为国捐躯后,大臣刘韐上言朝廷,请加优赠,朝廷下诏赠少师,谥曰庄愍。

    种师中的死极大的刺激了钦宗皇帝,恰逢这时,以门下侍郎耿南仲为代表的投降派又极力主张割让给金以求和,遭到李纲等坚决反对。耿南仲为了排挤李纲,乘种师道以老病告归之际,提出以李纲代种师道为宣抚使。李纲声明自己是书生,不能胜任。钦宗、耿南仲坚持要李纲担任。李纲无法,只好受命。然而,李纲为出兵作准备时,钦宗不但不支持,反而处处刁难。部队缺乏马匹与其他军需物资,朝廷均不供给。在没有作好必要准备的情况下,钦宗多次催促李纲出兵。李纲无奈,约定各路于六月月十五日进兵解太原之围。

    但是,各路主将都直接受朝廷指挥,李纲的宣抚使根本指挥不动。到时,只有李靖的夔州路和解潜的威胜军一路宋军进兵,其余的几路宋军皆逗留不进。

    六月二十三日,解潜威胜军为前部,李靖夔州军为后部,两军相隔一日,向太原进发。

    六月二十八日,行至榆州(今山西榆社县)解潜威胜军遭遇金军,威胜军以山丘做掩护,与金军奋战一昼夜,伤亡惨重。

    六月二十九日,夔州军增援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