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玛丽听到这番想法,大概会用那句话回应——“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有人把女性的劣势归结于生育,玛丽却觉得她们是找错了靶子。看看自然界就知道了,雌性强势的物种不知凡几。

    男强女弱的根本原因,玛丽一向觉得很简单、却也很残酷:体能差距。

    生产力越原始,就越依靠体力——而谁掌握了生产力,谁就掌握了社会。

    工业革命让机器代替体力劳动,体能较差的女性也能大量进入社会生产,这才是她们能站上历史舞台的原因——她们已经走到了舞台边,玛丽只不过是推了一把。

    但玛丽的时代何其短。除非自己走,否则不会有人永远在后面助推。女性要想在舞台上争取到平等权,靠的不是对男人耳提面命,不是什么从小教育男孩尊重女性——那当然能改变一些个体,或许能改变许多个体,却决定不了根本面。

    牢牢地抓住生产力不放手,才是根本。

    这些,都要靠玛丽之后的女性自己去努力。假若女性以弱势为借口躲避回家庭之中,那么谁也帮不了。

    ——的而且确,家务也是劳动,必须重视其经济价值,不能把“家庭妇女”等同于“寄生虫”。但是,家政属于服务业,并不生产物质;而一个社会的总财富,很大程度上是以物质衡量的;毕竟物质才是基础。

    作为一个前世在机器制造业打拼的女性,她深信:第一、第二产业才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更是第一生产力。

    所谓男生偏理科、女生偏文科的论调,让她嗤之以鼻。

    在她看来,某些理科成绩不好的女生,并不是没有能力去学,而是没有好好地尝试努力。

    无论学习哪个科目,都会遇到各自不同的障碍。然而理科遇到障碍时,女生却可以自我安慰“女生理科本来就不好”而松懈、放弃——这样就能逃避困难了。

    逃避困难是人之常情;男生也在逃避文科。

    但在群体的层面,男性放弃文科没什么关系,女性放弃理科带来的却是不平等——因为这几乎等于放弃了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