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镇事实上不是明军的传统军镇,是东事起后新设军镇。其内部组织模式和传统九边各镇完全不同,并非靠明军将领历来的世袭、土地、亲属关系来维持,本质上是武装流民集团。
朝廷对其控制力有限,支持也非常有限。
晚明文官集团坚持用制约传统九边的办法去控制东江,其结果上来说必然使得后者或者分崩离析,或者集体投虏。
这是晚明政治体制僵化所带来的恶果,也许,原本历史中的袁崇焕只不过当了执行者罢了?
袁崇焕杀毛文龙,要是按照原本的历史,还得过个五六年才发生,韦宝现在做的种种猜测,只能从他个人想法出发。
韦宝觉得,辽西辽东和东江的矛盾,袁毛两人之间的矛盾,或者放大到辽东对登莱文官集团和东江镇之间的关系,是当政者和流民帅之间的矛盾。
比起争议满满的毛文龙来说,本质上,毛文龙应该只能归为流民首领这样的角色,只是不同于农民军,毛文龙这个流民首领是官方认可的,并且有很高的职衔的,就这点区别。
后来晚明登莱之乱中孔有德、耿仲明这两个东江镇出身的满清三顺王,应该都是这类情况。
如果袁某人不砍毛文龙,自然还是会有其他的文官来动手,理由估计也会类似后头什么“十二当斩”之类,其实当斩不当斩,核心就一条,其他的理由都是当时明军通病,一切都是抬出祖制啥的,大将在外,必令文臣监。尔专制一方,军马钱粮不受核,一当斩。
先不说大明有没有“文臣监理朝政”的祖制。东江空悬海外,屯田不济,钱粮大头都由山东供应,东江这种武装流民集团,也许毛文龙自己都不一定能搞清楚有多少人,因为韦宝的统计署差了两个月,到现在,也没有办法给予韦宝一个准确的数据,五十万是跑不掉的,兴许更多!
这不是毛文龙的实力,弄个不好,反而应该算是毛文龙的包袱!毕竟祖大寿他们控制的都是优势资源,是名正言顺,由朝廷豢养的边军。
而且每次大明与建奴动武,不管是如何开端的,东江的都主动配合,因为他们首当其冲,是建奴的肘腋之患。
毕竟不核兵不拨钱粮,让袁某人和其他老爷们抓脑袋的真正原因是东江这种搞法水泼不进,他们靠卡钱粮脖子的办法控制不了。
辽西辽东将门的团结,和以利益为前提的捆绑集团,肯定比东江流民集团要牢固的多,从控制力度上说,祖大寿他们有天然优势,他们属于正统的边军。
但是看辽饷的面子上也知道和上官分润,和京畿势力一起捞工程款,一起捞取各种军饷,军粮,拨发给辽西辽东百姓的各种费用,这是辽西辽东地方军与京畿势力的共同目标。
朝廷对其控制力有限,支持也非常有限。
晚明文官集团坚持用制约传统九边的办法去控制东江,其结果上来说必然使得后者或者分崩离析,或者集体投虏。
这是晚明政治体制僵化所带来的恶果,也许,原本历史中的袁崇焕只不过当了执行者罢了?
袁崇焕杀毛文龙,要是按照原本的历史,还得过个五六年才发生,韦宝现在做的种种猜测,只能从他个人想法出发。
韦宝觉得,辽西辽东和东江的矛盾,袁毛两人之间的矛盾,或者放大到辽东对登莱文官集团和东江镇之间的关系,是当政者和流民帅之间的矛盾。
比起争议满满的毛文龙来说,本质上,毛文龙应该只能归为流民首领这样的角色,只是不同于农民军,毛文龙这个流民首领是官方认可的,并且有很高的职衔的,就这点区别。
后来晚明登莱之乱中孔有德、耿仲明这两个东江镇出身的满清三顺王,应该都是这类情况。
如果袁某人不砍毛文龙,自然还是会有其他的文官来动手,理由估计也会类似后头什么“十二当斩”之类,其实当斩不当斩,核心就一条,其他的理由都是当时明军通病,一切都是抬出祖制啥的,大将在外,必令文臣监。尔专制一方,军马钱粮不受核,一当斩。
先不说大明有没有“文臣监理朝政”的祖制。东江空悬海外,屯田不济,钱粮大头都由山东供应,东江这种武装流民集团,也许毛文龙自己都不一定能搞清楚有多少人,因为韦宝的统计署差了两个月,到现在,也没有办法给予韦宝一个准确的数据,五十万是跑不掉的,兴许更多!
这不是毛文龙的实力,弄个不好,反而应该算是毛文龙的包袱!毕竟祖大寿他们控制的都是优势资源,是名正言顺,由朝廷豢养的边军。
而且每次大明与建奴动武,不管是如何开端的,东江的都主动配合,因为他们首当其冲,是建奴的肘腋之患。
毕竟不核兵不拨钱粮,让袁某人和其他老爷们抓脑袋的真正原因是东江这种搞法水泼不进,他们靠卡钱粮脖子的办法控制不了。
辽西辽东将门的团结,和以利益为前提的捆绑集团,肯定比东江流民集团要牢固的多,从控制力度上说,祖大寿他们有天然优势,他们属于正统的边军。
但是看辽饷的面子上也知道和上官分润,和京畿势力一起捞工程款,一起捞取各种军饷,军粮,拨发给辽西辽东百姓的各种费用,这是辽西辽东地方军与京畿势力的共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