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一出,顿时引起轩然大|波。

    皇帝震怒,下旨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和锦衣卫同时彻查此事。短短半日时间,就有不少线索浮现,矛头直指安国公府和桓襄侯府。

    晏斐猝不及防,根本来不及查找更多的线索,更没有时间动手脚替安国公府遮掩。

    胡氏通过中间人收买江湖人士,企图刺杀苏东辰,这是事实。而那个中间人却在收买过程中神不知鬼不觉地分出一部分人袭杀皇子,让胡氏背了这个天大的黑锅。

    至于桓襄侯府,完是宁王在此事中获益最大,而他的王妃便是桓襄侯嫡女,于是引起了怀疑,深入一查,便查出他们多年来培植了一个杀手组织,里面是从小买来的孤儿,经过残酷训练,成为冷血无情的杀人凶器。袭杀皇子的刺客也有一些来自于这个组织,夜袭苏东辰的那些人中似乎也有他们的身影。

    胡氏买凶的举动相当粗糙,内行人一查便能轻易找到线索,但继母买凶杀元配嫡子,以前就曾经发生过,也不能就牵强地说,夜袭皇子的事就一定是她做的。

    桓襄侯府培养杀手的事更是真假难辨,有没有别人栽赃,让他们背黑锅,继而把宁王拉下马,都有点不好说,真要细究起来,也不是不能脱身的。

    既然查出了幕后指使者,那些大臣怎么可能让疑凶脱罪。鉴于安国公府也是谋杀的疑凶,与桓襄侯府又是儿女亲家,因此有官员大胆置疑,夜袭苏东辰的行动多半是烟幕,企图洗刷他的嫌疑,实则安国公府已经暗中投靠宁王,这才做出买凶暗杀皇子亲王的大逆不道之事。

    都察院的那些监察御史一拥而上,弹劾安国公、苏东辰和桓襄侯的折子如雪片一般飞到皇上面前,言辞之激烈,推测之大胆,简直是众口烁金。

    “安国公府暗中投靠宁王”什么的,皇帝自然不信。苏东辰抚养大皇孙十余年,情同父子,怎么可能会投靠别人?但也不排除安国公府想要一举废掉三位皇子,从而扶持大皇孙上位的可能。

    如果事成,三位皇子齐齐落马,苏钰仲理所当然会成为皇太孙。以后等他登上皇位,苏东辰凭着抚养之亲、救命之恩、从龙之功,只怕可以做太上皇了。

    虽然三个皇子都不能让皇帝满意,可毕竟是他的亲儿子,岂是臣子能够肆意摆弄的?

    想到这儿,皇帝的目光阴沉下来。

    过了两天,兵演结束。通州大营拔得头筹,抢先摧毁苏东辰的主帅营地。接着,丰台大营掀翻了石青的帅帐,得了第二。西山大营垫底,成为输家,因为苏东辰被刺客夜袭,打乱了他的部署,有正当理由去输,因而大营官兵并不沮丧,只是心有不服,士气更加高昂。

    率队回到大营,交代参战官兵进行兵演总结,苏东辰便接到圣旨,命他卸去一切职务,交出印信,回府禁足,闭门思过,然后上折自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