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名叫康科瑞特的北国官员带领他们建造了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蓄水池那是一个个覆盖有黑色薄膜的矮棚,一开始并未看出有什么蹊跷之处,但当邪月结束后,沙民发现太阳竟真能把白花花的盐从海水中分离出来。水汽在薄膜上结成露珠,再顺着倾斜面汇入管槽中,最终合流至储存罐。阳光越猛烈,蓄水速度就越快,一个池子虽然产出的淡水不多,可几百个池子加起来,水量便十分可观了。

    如今这样的蓄水池仍在不断的扩充中,它们不仅能满足沙民所需,还能为无冬城的船只提供补给,算是颠覆了莫金沙民百年来形成的固有观念。

    其次是住房问题。

    单靠帐篷没可能抵挡住正午太阳的直射,越是接近夏天便越是如此,若没有可靠的避暑之处,有水也撑不了多久。

    相传铁砂城的石料来自于极南境沙化之前,这也是银川上有众多绿洲,却只有一座城市的原因。

    而北国人的做法仍然是就地取材。

    他们砌起一座座炉窑,以黑水为燃料,填入从海底捞出的淤泥,再混入筛选过的细腻黄沙,烧制成一块块砖头。由于原料取之不竭,大庆港很快拥有了一批砖砌平房,并且外墙和天花板都采用了双层砌筑法,即使比不上树荫遮盖下的绿洲,也算是有了稳定的容身之所。

    最后是食物。

    傲沙氏族的长老图拉姆指挥大家在海滩边拉起了好几十道渔网,每逢涨潮时,海水便会将这些网子全部吞没,而等到退潮之际,渔网围成的“方格”里则会出现一大堆稀奇古怪的猎物,比如海蟹、海蛇、海胆什么的。一开始辛巴迪根本不敢去吃这些畸形怪状的食物,但在图拉姆皮鞭的威胁下,他只能咬牙选择遵从。

    而结果是意外地发现这些东西的味道竟都还不错。

    尽管主粮仍要从无冬城运送,不过他们的伙食比起一年半前已丰富了许多。

    吃住都得到解决后,辛巴迪的心态便逐渐发生了变化,等到为期三个月的派遣期结束后,他选择了自己都觉得惊讶的一步继续留在大庆港工作。

    毕竟这里的酬劳比碧水港要丰厚不少。

    当然除此之外,他还有另一个理由。

    ……